小火車專題討論

討論主題及內容
主題發起人 小軒 發起日期: 2002/3/6     IP: 61.216.114.33
討論主題 好文章分享-火車經驗
討論內容
(850)
中國時報   人間咖啡館   91/03/01

華文世界大競寫---火車經驗

☉鄭清文 
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在戰爭末期。那時,我已是小學五、六年級的學生了。桃園是我的第二故鄉,每年寒暑假,我都會去住幾天。

 我在新莊長大。有相片為證,早期火車通過新莊,因為地方人士反對,說會傷害風水,所以遷移到板橋。如果火車通過新莊,現在台北縣政府可能設在新莊,而不是板橋。

 新莊雖然沒有火車,卻可以遠遠的看到火車 。新莊地形較高,在淡水河岸可以清楚看到架在淡水河上和新店溪上的火車鐵橋,以及通過鐵橋的火車。其實,早期房屋較少也較低,兩橋之間,除了板橋街上的一段,幾乎可以全程看到火車行駛,一邊吐著白煙,有時還鳴汽笛。有一次,火車在新店溪的鐵橋上發生火燒車,也可以從遠處看到。

 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在戰爭末期。那時,我已是小學五、六年級的學生了。桃園是我的第二故鄉,每年寒暑假,我都會去住幾天。新莊去桃園,要坐汽車,叫局營巴士。那時,公路屬鐵道(路)局。不過在戰時,物資缺乏,汽油、輪胎都要管制,汽車時開時停,也時常故障,乘客還要下來推車,尤其上嶺頂崎(坡),情形更慘,時常一路推到崎頂。

 改坐火車,就要去板橋。在日據時代,火車 分普通列車和急行列車(快車),急行列車不停靠板橋,由台北直駛桃園。我在板橋上車,只有普通車。戰時,坐車的人並不多,我喜歡站在車門,看風景,吹涼風。每次都會有大人勸我,說站在車門太危險。幸好,當時車行速度較慢。如果是現在,我也會勸人家的。那時,火車板橋到桃園約需五十分鐘,現在二十幾分鐘就到了。

 以前的火車,窗是雙重的。

一層玻璃窗,另加一層木板的百葉窗。以前的 火車燒煤,煤煙和煤屑會吹進來,尤其是通過隧洞的時候。玻璃窗可以防煤煙,百葉窗透風比較好,也可以遮太陽。

 百葉窗還有一種用途,就是經過要塞地區,要關上。台灣的要塞,主要是基隆和高雄。當時的日本地圖,在要塞地區,用細紅線標示出來,有一點像馬賽克。日本的四大軍港橫須賀、舞鶴、吳、佐世保都如此,基隆和高雄也不例外。日本的地圖很準確,馬賽克也依管制地區的實際情形,而有形狀和大小的不同。

 火車通過八堵,就進入要塞區,要把火車上的百葉窗關上。聽說,要塞主要是防空陣地,一般有高射砲、機關砲、探照燈和聽音機。探照燈現在還可以看到,看監獄片就時常出現。至於聽音機,是雷達出現以前的防空設備,是四只喇叭型銅管,管口向著天空,用以聽取飛機的聲音,判斷敵我飛機及機種。探照燈是夜間使用,不過真正敵機來襲時,都不敢開,以免暴露陣地的位置

 戰後,完全停頓的經濟也漸漸復甦,人的流動也加快了。有的出去工作,有人買賣貨物,再加上從大陸運來煙酒和南北貨,從淡水、基隆等地上岸,經由火車散向各地。乘車的人增加,扒手、竊盜也出籠。有的還裡應外合,有人守住隧洞口,有人把火車內別人的貨物往下拋。這種半偷半搶的行為,似是一種預警,社會風氣在改變中。

 我住新莊,坐公路局巴士去台北上學,每天到火車站旁邊坐巴士。那是戒嚴時期,也是白色恐怖時期,有一段時間,在火車站的門柱上看到死刑的執行公告。白紙黑字,用紅筆在姓名上一勾,當你看到佈告時,人已不在了。有時,一張白紙還不止一人,有時還不止一張。這是有儆示作用的,因為火車站往來的人多。我初中時的一位歷史老師也被處決了

 談到火車站,我也曾經鬧了一個小笑話。高一的英文課,老師問station的中文,沒有人舉手,我就站起來說「火車頭」。這時,我清楚的感覺到,有些中文字,字一樣,意思卻不同。

 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期間,火車非常擁擠,尤其是從基隆等地海港開出的火車,不但車內擠,車門也站滿了人,連火車頭也有人攀站。這是戰亂地區時常出現的鏡頭。

 日據時代,火車分普通列車和急行列車(快車)。急行列車又分一(頭)等、二等和三等車。到了紊亂時期,有人買三等車票,坐二等和一等車,甚至有人沒有買票。這時,有人強調平等,所以有平等號快車出現,叫平快,現在還有。在平快之後,又有對號特快。我在東港當兵,新曆年前第一次放假回家,因為對號車不優待,坐了平快,從高雄到台北,像火鶴,只站了一隻腳。要換腳,要先慢慢擠出腳位,不然就要雙腳騰空了。

 我有一個朋友,曾經當過火車司機。他告訴我,如何從練習生當起,先洗車,有時會在車輪縫間看到人肉,而後當火夫,鏟煤加火,而後經過考試,當助理司機,司機。他說,有一次調度車輛,經過中山北路平交道時,碰到老蔣車隊,他把火車停下來,鐵柵無法升起,護衛一齊下車,用身子把座車擋住。他還說,中山北路的高架橋,是為此而建造的。

 火車升級,是一種進步。觀光號特別的是服務小姐,看來有點像空中小姐。所以,有些觀光號小姐,還要為省府的大官特別服務。

 現在火車,較快的都是對號車,有復興號、莒光號和自強號。自強號,由台北到高雄,最快的曾經有只花四個鐘頭的,中間只停台南一站。後來,各地方選出來的省議員,為了爭取當地停車,不停增加停車站,最多的要停靠二十站以上,行車時間也接近五小時了。

 鐵路是省營的,省長就是大老闆。我有一位親戚告訴我,有一次,宋楚瑜省長要去蘭陽地區,說要坐火車,又說要吃麵。局長以下各級人員,很興奮,也很緊張,大家忙成一團,商討要怎麼煮,在那裡煮,如何送上火車等,結果,行程改變,省長坐直升機前往。

 公營事業就是有一些經營上的缺陷。我坐火車,時常碰到剪票員,手是不伸也不縮的,山不動人動,你把車票放在他手上,再從他手上拿走。

 據說,日本鐵路民營化之後,許多賠錢的線路,現在都轉虧為盈了。

 日本人喜歡火車,有人用一輩子的時間坐全國各線火車。近年來,台灣也有這種人了。不過,台灣鐵路的總長度較短。有人,不但坐火車,還去買紀念性物品,像車票、便當盒。有人在搭最後一班車,有人在遊舊山線。

 台灣火車,除了幹線以外,有支線。以前,除了台東線以外,軌距相同。不過,台東線接軌以後,已完全一樣了。這以外,還有五分車,也就是糖廠小火車。有的可載客,我就坐過北港線。五分車以出產甘蔗的中南部為主,不過北部也有過。

 小時候,我去二重埔親戚家,那時候還有蔗田。製糖用的甘蔗,要全部交給糖廠,就是蔗農自己也不能食用。那時,我們都躲在甘蔗園裡面偷吃。這些甘蔗是交給萬華糖廠,沿途有小火車。在現在中興橋的上游,就有一座小火車的橋樑。這是台灣的舊時風物。糖廠的大煙囪,戰時也是敵機攻擊的目標之一。

 最近看報,馬英九市長為了懷念萬華糖廠,還就地種了甘蔗,現在已收穫,可以吃用了。從畫面看,那是黑皮甘蔗,和製糖用的綠皮甘蔗是不同的。聽說馬市長去宜蘭看豬公,還大吃一驚豬公怎麼會是死的。這正是馬市長古錐的地方。

 台灣較小型火車,最有名的是阿里山森林火車,輪子是特別為登山而設計的,是世界火車 史上很特異的存在。

 時代在進步,火車也由小變大,由慢變快。日本的新幹線,是大而快的代表。車內乾淨、舒適。行駛也快速、平穩,只是在錯車時晃了一下。

 台灣高鐵已開始興建了,再過幾年,台灣人也可以坐這種火車了。到時,台灣的火車交通,也一定會有變化的了。

Copyright 2002 China Times Inc.
 
 
 

參與討論者之意見
參加討論人 小軒 討論日期: 2002/3/6 上午 12:14:47     IP: 61.216.114.33
參加討論主題 當年的〝經驗〞
參加討論內容
(4799)
這篇寫的還蠻有感覺的~描述的真好。
我是六年級那輩的,感受不到那時的火車世界,看著這篇文章給予一些想像畫面,蠻有意思。
不知有沒有前輩也可分享些當年的〝經驗〞,剩至民初、日據時期------
呼應這篇文章。
 
 
添加投票
我要參加討論
車友姓名
電子信箱
討論主題
圖片上傳 EXT_photo 補充圖片最多五張
1 Remark1:
2 Remark2:
3 Remark3:
4 Remark3:
5 Remark3:
討論內容
IP: 3.137.168.42 將被記錄